2022年,统计学院根据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以及校党委关于学校高质量发展的相关精神及要求,凝神聚力,踔厉奋发,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党建、教学、学科建设和学生工作等各项任务,具体内容汇报如下:
一、 党建工作
2022年,统计学院以“政治建设”为根本,以“思想建设”为引领,以“阵地管理”为重点,以“重点任务”为导向,以“标准化建设”为规范,以“特色项目”为抓手,以“作风建设”为着力点,把“党风党纪”挺在前,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一)以“政治建设”为根本,强化学院党委政治引领作用
1.强化理论武装。把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及对陕西教育的指示批示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为班子成员和党支部配发了《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等8套学习材料,开展党委中心组集中学习10次,自学5次,各支部集中学习平均12次,班子成员及支部书记人均开展党课4次。
2.把牢政治关。学院党委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2022年召开党委会15次,在意识形态工作、师德师风建设、资金使用、绩效分配、课程建设等重大问题上严把政治关。
3.强化责任担当。学院党委切实履行主体责任,班子成员履行“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推动工作流程合规、廉政风险防范“双重检查”制度。
4.落实决策部署。2022年学院召开党政联席会24次,贯彻落实中省校各项决策部署,落实校党委重要工作安排,统筹学院事业发展,为学院“申博”和“双一流”建设提供坚强保障。
(二)以“思想建设”为引领,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坚定理想信念。2022年党委委员对21名教师开展重点谈话,辅导员召开学风建设主题班会人均20场次,开展谈心谈话涉及学生1680人。
2.强化师德师风。5月6日,召开师德师风建设暨全面从严治党专题会议;5月11日,召开全体党员大会,开展集中学习、以案促改与警示教育;5月25日,122名教职工对照“十项准则”逐一自查自纠,作出整改承诺;9月初,《统计学院师德师风预警办法》出台;10月初,结合学校师德师风强化年及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建立起自我监督机制、学院教师学生三位一体联动机制、班子学科专业系部集体研判机制并行的师德师风监控体系三重屏障。
3.推进三全育人。以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为目标、以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为关键、以“1+3+N”育人模式为抓手,推进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融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4.注重榜样示范。挖掘梳理了一批学生先进典型,持续开展“学模范、找差距、强素质、比贡献”主题宣传活动。
(三)以“阵地管理”为重点,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1.全面夯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4月22日,制定意识形态工作重点任务清单及整改台账;5月6日、5月18日、9月21日党委会专题开展学生、教师、报告会,网络阵地等意识形态领域分析研判;建立教师、学生意识形态网格化监督管理体制。
2.高度重视分析研判,畅通舆论反馈渠道。2022年通过3次集中研判和常态化沟通研判,共确定教师重点人4人,学生重点人42人;2022年处理网络舆情11件,其中7件为自我监督发现,处置完成时间均在1.5小时之内,学校反馈4件,除杨波事件外,处置完成时间最短为15分钟,最长为3.5小时;2022年“统计学院院情民意信箱”在畅通舆论反馈渠道方面受理各类反馈及投诉15件,全部妥善处置完毕。
3.严格落实“八大任务”。将“课堂教学管理、宣传思想阵地管理、网络意识形态管理、有关项目管理、重点人教育管理、社团和学生组织管理、抵御防范宗教渗透、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八项任务作为极端重要的工作统一部署、协调推进,不遗一事、不漏一人;官网、微信公众号所有信息均经过3重审核,由书记签字备案后发布。
4.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制定《辅导员工作考核暂行办法》,修订《辅导员考核细则》,10名辅导员在省、校举办的教育培训中100%全员参与,参加其他党建、就业、心理等专项培训人均10场次。
(四)以“重点任务”为导向,推进党建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1.班子团结和谐,显现工作合力。班子成员以校院发展统一思想认识,围绕“改革与发展”主旋律,到各自联系系部及支部实地调研每月2-3次。
2.围绕中心抓党建,党建引领促业务。2022年应用统计学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统计学科获批省级新一轮一流学科建设点;新增博士生导师3名;国家级项目3项,教育部项目2项,省部级12项,厅局级4项,横向项目14项,科研经费到账399万,完成151%;发表权威论文13篇,完成186%;省部级获奖1项,发表论文65篇,出版学术专著3部;引进博士7人。
3.学生就业工作取得实效。积极联系专业对口的企业举办专场宣讲会,2022年与美林数据等10余家单位建立就业基地并输送多名毕业生,就业率名列前茅。
4.重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学院党委委员定期听思政课,每学期不少于2次;学院在所承担的全校高等数学课程中充分挖掘思政资源。
5.守初心担使命,疫情防控稳定有序。党员干部勇于担当作为,积极承担志愿服务,坚守阵地,确保了各项工作稳定有序。
(五)以“标准化建设”为规范,落实党建重点任务
1.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学院党委委员7人每学期2次联系指导13个党支部严格执行“三会一课”、谈心谈话、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严肃党内政治生活;2022年12个党支部“三会一课”记录标准规范(1个支部监督整改),开展线上党课48次,谈心谈话70余次,举办主题党日活动20余项。
2.提升发展党员质量。按照《党章》与《陕西省发展党员工作规程》,严把“四关”提升发展党员质量;2022年确定积极分子302人、发展预备党员144人,转正党员155人。
3.扎实推进党建“双创”。统计学院研究生第一党支部成功获评“陕西省第三批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创建单位。通过实施党支部“4+X”活力培塑、党员群众“1+1”联动、优秀学生党员“引领计划”,对标争先,持续推进党支部“双创”工作落实、落细。
4.做好群团统战工作。加强党建带群建、带团建工作力度,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组织在建设精神文明、构建和谐单位中的作用,同时积极召开学院党外知识分子座谈会,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学院发展和社会服务,建言献策。
(六)以“特色项目”为抓手,创新丰富基层党建载体
1.推进红色“1+1”党支部联建。统计学院学生第六党支部、研究生第一党支部先后与机关办公室党支部开展红色“1+1”支部共建活动,围绕建校70周年、党史学习、保密宣传月等,开展形式多样、卓有成效的党史学习教育和基层服务实践活动。
2.积极开展社会服务。2022年,学院6名教师、57名学生参加陕西省巩固脱贫攻坚后评估项目,对咸阳、榆林2市6个县开展第三方评估,期间共走访2市90个行政村,完成2000户农户问卷,提高了统计学科服务社会的水平,也是“社会调查+思政教育”的一次重要实践。
3.推行“研本联动”提升考研率。2022年,研究生第二党支部与2020级本科生探索推行“研本联动”,融合两个主体特点和优势,举办考研主题讲座,参与人数120人;举行线上线下“一对一”考研答疑辅导,参与人数130人。
4.暑期“三下乡”活动取得丰硕成果。2022年暑期,“统心协力”社会实践队15人历时17天深入商南县5个政府部门、6个镇办、12个行政村及部分企业、合作社,取得实践活动接收地证明5份,获得有效调查问卷400余份、深度访谈记录近200份,撰写心得体会60余份,形成最终调研报告2份,5万余字,取得了很好的实践效果,被中国青年网、商洛广播电视台等多家各级媒体宣传报道50余次,团队被评为校级标杆团队、省级优秀团队。
5.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举办学习党的二十大系列活动3次,推送系列推文84篇,青马工程星火班2期,保持学院青年大学习13期学习率均达100%;举办研究生学术成果讲座3次,统计调查大赛、市场调查大赛、诚信问卷调查大赛5次,线上读书会、线上运动打卡活动、“学霸笔记”等活动3次;开设云端面试间,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以增强对青年的服务力;2次球类运动会、1次歌手大赛、辩论赛、棋类比赛等活动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
(七)以“作风建设”为着力点,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
1.严明工作纪律加强考勤管理。严格遵守《西安财经大学教职工考勤及工作纪律管理办法》,行政人员上班和教师教研室活动全部实行签到制度,严格落实请销假制度。
2.设置统计学院“院情民意”邮箱。2022年,“院情民意”邮箱和“书记邮箱”共接到师生反映问题25件,并在48小时内解决到位。
3.扎实开展班子成员联系系部和党委委员联系支部制度。班子6人分别联系6个系部,党委委员7人联系13个支部,坚持问题导向,推行“一线工作法”。
4.开展班子成员与教师常态化谈心谈话。院长和书记有计划、有步骤、分层分类开展与教师的谈心谈话,本年度的重点是鼓励年轻博士的教学与科研工作,鼓励他们结合“双一流”和“申博”两大攻坚战的具体要求,在职称评审和高水平成果产出方面发挥力量。
5.持续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2022年以来更多地在点上,例如,解决教师申报科研项目在程序上的时间精力受限问题,提升师生满意度。
(八)把“党风党纪”挺在前,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1.落实学院党委主体责任。明确了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并严格执行党委委员联系支部、系部制度,每月不少于1次,党委委员、支部书记与党员师生常态化开展谈心谈话。
2.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定期召开党风廉政建设专题会议,及时传达学校党风廉政要求;通过院情民意邮箱、教师座谈会、学生信息员座谈会等发挥民主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作用,形成网格化管理。
3.定期开展警示教育。于2022年4月、6月、9月开展了3次集中警示教育。
4.坚持业务工作“双审查”制度。对所有重大事项重点工作实行双审查,一审是否符合学校规章制度与工作流程,二审是否存在廉洁风险。
(九)存在的突出问题与对策
1.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不够深入。修订完善“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从顶层设计与制度上予以明确;为毕业生建立发展档案,一人一档,每年制式化更新。
2.师德师风建设需要下大力气构建系统性的长效机制。坚持不懈地开展理论学习与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常态化谈心谈话;优化完善落实师德师风建设三重监控体系;加强分析研判,紧盯重点人重点事,抓早抓小;加强对引进人才的思想政治考察,一定要落实到其所在单位或学校,做细做实;提升抓师德师风建设的工作本领与工作艺术。
3.教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够。学院周三政治业务学习时间提前,会后班子成员全部到支部系部,全程参加政治理论学习与教研室活动;明年4月支部换届过程中选强配强支委,充分发挥支部书记“领头雁”的核心作用;加强校内外党支部间的现场观摩学习交流,发挥示范效应。
4.党建规定动作之外的特色项目缺乏计划性与系统性。注重学院党委及党支部年度工作计划的审核指导;整合党支部力量集体谋划系统项目,增强实效性。
5.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还需要持续强化。学院要注重对学生党支部书记党务工作能力的培训提升,不能只依靠学校;加强学生所在支部和其辅导员的全程联系,对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要做细做实;三是强化培养联系人的作用。
二、教学工作
2022年,统计学院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系列讲话精神,根据《西安财经大学“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结合《统计学院贯彻落实“十四五”规划的方案》,自觉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以学生为中心,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行为,保障日常教学平稳有序运行,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一)对标对表 ,推进“一流专业”建设
为实现“立足陕西,服务行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专业基本理论和实践能力,富有团队合作精神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按照“厚基础、强能力、重实践”的人才培养要求,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一流专业”建设为抓手,全面开展专业建设工作。
1.应用统计学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加快推进经济统计学国家级“一流专业”、统计学省级“一流专业”建设。
2.经济统计学、应用统计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金融数学4个专业参加了第三轮校级专业评估整改工作。经校内专家评审,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获优秀等级,经济统计学、应用统计学、金融数学专业获良好等级。
3.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顺利通过省级新增专业验收。
4.按照OBE理念,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5个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已修订完成,教学大纲修订工作正在进行中。
(二)打造“金课”,推动“一流课程”建设
一年来,学院全面开展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树立课程建设新理念,推进课程改革创新,实施科学课程评价,严格课程管理,在一流课程、课程思政、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积极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探索课程思政建设新路径。先行在专业核心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深挖思政元素,丰富课程资源,科学设计教学过程,多元评价课程思政效果,逐步形成课程思政和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协同效应。先后选派20余名教师参加各类课程思政培训。2门课程入选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
(三)优化内容,打造高质量教材体系
1.统计学院高度重视教材选用工作,严格落实学校教材选用制度。遵照马工程对应的课程必须选用指定教材,其他课程优先选用近5年出版的国家级、省级规划教材,选用国外教材严格审核、教务处备案,不选用教材必须书面申请的原则,形成了任课教师提出申请,专业负责人审核,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报请教务处批准方可选用。一年来,统计学院开设的130门课程,门门有教材,本本选精品。
2.结合学院实际,积极组织教师编写高质量教材。学院投入充足经费,全力支持教师出版教材。2022年,我院教师在科学出版社教材2部。同时,拟在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系列教材1部,1门课程获批校级规划教材。
(四)项目驱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教学研究和改革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我院大力推进教学研究和改革。以教研室活动为纽带,以教学技能竞赛为助力,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进一步规范教研室活动管理,系部组织实施,学院监督检查,通过教学研讨、教学技能竞赛、教法研究、课堂观摩等形式有序开展教研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
1.积极培育和申报教育教学成果奖。《抽样调查课程“理论-实践-竞赛”三位一体教学建设改革与创新》获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 “思辩与逻辑、理论与实践、具体与抽象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在统计学课程思政教育中的内容设计与教学实践》获校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认真组织申报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学院向学校选送7个项目,经学校专家评审,2个项目获批立项。
3.教研室活动常态化。统计学院形成至少两周开展一次教研室活动,活动当天给教务办交签到表,3天内交活动记录的制度,且严格执行。“杏云”经济统计学虚拟教研室获批省级、校级两级虚拟教研室。创新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引导教师有效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合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积极投入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学校第四届课堂教学创新大赛。我院两名教师代表学院参赛,成绩优秀。
(五)专创融合,彰显实践育人功能
1.加强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新升级改造的统计学专业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全面投入使用,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自主设计、自由探索、自主创新的实践机会,为全面促进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奠定基础。2022年,新增校外实习实践基地3个。
2.精心安排实习实训月实践教学活动。各专业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制定实践教学活动计划,缜密安排,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实践教学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特色。
3.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大赛。精心组织,强化训练,成绩理想。在2022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国家二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在美国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国际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在第八届大学生统计建模大赛中获本科生国家级三等奖4项。在2022年“正大杯”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中,我院承办了省级复赛,且获国家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7项,省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在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赛校赛中,获得校级银奖1项、铜奖6项;并荣获校级“优秀组织单位”。
4.组织申报2022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2项,获批国家级2项、省级10项。
5.启动新一轮本科班级导师聘任工作。一是全面修订《统计学院本科班级导师实施细则》。二是,认真遴选班级导师,经过教师自愿报名、系部推荐、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党政联席会通过、公示等环节,最后,42名教师被选聘为统计学院本科班级导师,将在专业指导、职业规划、能力提升、就业择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六)全程管理,提升教学效果
1.强化院级督导机制。严格落实领导干部、专业建设负责人听课制度,采用重点听课、专项听课和常规听课的方式深入课堂听课。统计学院根据教学质量评估中心反馈的课堂评价结果和学生反映的情况,组织领导班子成员有针对性地的深入课堂听课、与部分教师单独谈话,切实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2.完善质量监控机制。执行学期初、期中和期末教学大检查,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开展试卷、毕业论文专项抽检评估,促进教学规范化。组织学生网上评教,做到评教全覆盖。认真开展全要素评价工作。
3.落实教学信息反馈机制。定期、不定期开展教师和学生座谈会,了解和解决教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七)存在的不足与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1.存在的不足之处。一是课程建设与“一流专业”建设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一流专业需要一流课程支撑,一流课程是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基础。教育部提出了“两性一度”的金课建设标准,淘汰“水课”,实施了两轮“一流课程”遴选工作,学院还没有国家级“一流课程”这显然与经济统计学国家级一流专业不匹配。二是教学成果的凝练和培育力度需要加强。国家级、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申报需要前期较长时间的凝练与培育,建设、实践与推广。学院在省级教学成果奖的培育上力度还需加强,找准方向,凝练特色,培育新模式。三是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还有很大提升空间。青年教师普遍具有高学历,但是教学经历时间短,在教学方法、手段上还需要加强指导、锻炼和提高。四是教务管理服务水平有待提升。学院教务办长期存在人员短缺现象,现有人员难以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服务。
2.下一步努力的方向。以“一流专业”建设为中心,以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做好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改革与研究、实验室建设、实习实践基地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和教学服务各环节工作。一是以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修订为契机,加强课程建设。优化教学内容,在课程内容融入课程思政内容,努力做到门门课程讲思政,人人上课讲育人,发挥好课程思政“主阵地、主渠道、主力军”作用,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全面推进课程思政体系建设。二是做好课堂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创新,积极推进信息技术融合课堂教学环节,大力建设“一流课程”,力争在国家级一流课程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在课堂创新大赛中成绩迈上新台阶。三是积极争取实验室建设经费投入,将2007年建成的2个专业实验室升级改造,满足专业课程实验、实验课、实践等教学需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四是积极争取教务办工作人员补充进人,弥补人员不足,更好地为师生提供优质的教学管理服务。
三、学科建设工作
2022年统计学院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以统计学“一流学科”建设和统计学申请博士授权点工作为龙头,抓好科研和学科建设工作,努力提高学院的学术科研水平。
(一)学科团队建设
围绕统计学科六个团队方向,在蒋萍等“雁塔学者”带领下,通过团队建设,引领统计学科研究,抓紧抓实统计学博士点申报的准备工作,新增校外兼职博士生导师3名,新增雁塔学者1名(材料已报高人办),新增硕士生导师3名,新增应用统计专硕兼职研究生导师9名,引进2名学术骨干加入学科团队。选留7名博士,学科团队年龄、学历、职称结构得到优化。同时,有3名青年博士入选校“青年英才发展计划”。
(二)科学研究工作
1.以高水平的科学研究作为贴入口,在全二级学院做好国家级项目及省部级项目的申报动员工作。本年度动员教师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9项,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5项。全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2项,国家级项目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0%。立项教育部项目1项、教育部转入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合计12项,厅局级项目立项4项。横向课题立项14项。纵横向科研经费到账399万,完成全年任务的151%.
2.结合学科建设经费资助办法和学术交流资助办法文件,通过专项经费使用的政策导向,积极支持学部所学术研讨活动。加强团队建设和学术研讨,催生高质量学术论文、专著和科研成果奖励产出量,本年度发表权威论文13篇,完成全年任务的186%;省部级获奖1项,发表论文52篇,出版学术专著3部。
3.加强学术交流活动,承办和支持高层次的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活动。5月份成功举办两场学术研讨会,分别为“新时代中国经济社会统计测度理论论坛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联合开题报告会”和“全国应用统计硕士文化旅游大数据方向人才培养论坛”。7月份举办“2022国际泛华统计协会中国会议”,会议邀请国际有影响力的200多名统计专家登台讲座。9月份与校内其他部门共同承办第六届“丝路经济国际论坛(2022)”。12月组织了第十三届中国高等财经教育校长论坛分论坛:统计教育论坛,派遣100多人次师生参加各类学术会议,扩大了学院学科影响力和知名度。
4.认真做好社会服务项目。积极开展社会服务项目,与内蒙古兴安盟签订城市困难群众识别项目2项,经费96万元;受省市场监管局委托,获得2022陕西省消费环境评估项目,经费59.8万元。
5.基地建设。依托西安统计研究院和陕西省统计研究中心,举办了三场学术会议,扩大了基地影响力。西安统计研究院与中国政府统计研究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陕西省财经信息科学普及与研究中心和陕西省公众科学素质与数学文化发展中心在“科技之春”宣传月期间组织科普宣传,为提高陕西公众科学素质做出应有贡献。
(三)人才培养工作
1.研究生招生方面。今年研究生复试工作以线上为主开展,学院抽调专职教师精心组织安排,顺利完成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工作,本年度统计学院共招生研究生100名,完成学校下达的招生任务。
2. 研究生培养过程方面。注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过程管理,通过专家听课、学生评教等方式持续跟踪,根据反馈意见,调整策略,强化研究生教学质量;齐抓共管,加强研究生良好学风的习惯养成。结合陕西省消费环境社会调查等项目,将思政教育和社会调查的育人作用有机结合,探索研究生实践教育的新机制。圆满完成2022届研究生毕业预答辩、答辩等环节工作,毕业研究生54名;完成2020级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工作。1名研究生考取博士。
3.研究生学科竞赛方面。积极组织研究生参加全国市场调查大赛、统计建模大赛、应用案例大赛等竞赛,获得国家级、省级奖励16项。已完成研究生院下达的全年学科竞赛目标的160%。
(四)统计学入选陕西省新一轮一流学科建设学科
我校统计学科获批省新一轮一流学科建设点。下一步建设中,本学科将围绕统计学博士授权点申报开展各项准备工作,继续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育,不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加强学科交叉融合,加大标志性成果产出支持和资助力度,继续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形成特色和亮点,优化资源配置,凝练特色优势,形成合力,加快学科发展速度,提升学科竞争力。
四、学生工作
2022年统计学院在校院党委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学习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学校 “十四五”发展规划的总体布署,围绕学生管理中心工作,加强制度建设和工作创新,以学生为主体,强化服务观念,提高学先工作决策科学化程度,全面提升学生工作管理水平。学生工作以学风建设、开展常规管理、学生资助、心理健康教育及就业工作,注重加强制度建设,以规范各项学生管理工作,注重工作创新,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实效。
(一)学生日常管理工作
1.围绕学院中心工作,不断推进学风建设。紧紧围绕学风建设的总体目标,继续全面深入开展学风建设,本学期各辅导员共召开了20余次学风建设主题班会,坚持每周双下制度,坚持每周报送各班考勤表制度。
2.坚持正确引导,运用多种形式,全程化、全覆盖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辅导员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特点开展工作:大一开展了新生入学教育,大二大三着重开展专业教育与综合素质教育,大四开展精准就业指导。统计学院坚持一对一谈话,确保谈话入心入脑,切实解决学生问题。2022年度共收集辅导员谈心谈话记录1000余份。
3.加强学工队伍建设,为学生工作提供坚实保障。2022年学院辅导员累计参加校内外培训十余次。通过讲座、理论辅导、每周案例分析相互交流等形式提升了辅导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4.抓紧学生日常管理不放松,为优良学风建设打下坚实基础。我院在学生的常规管理上继续坚持学生宿舍卫生检查制度,通过该项检查,加强了对学生宿舍的管理,为建设良好的学风打下了基矗;坚持第一节课到课率的检查制度,该项检查有效地加强了对学生出勤的监督,提高了学生上课的出勤率;继续开展新生集中晚自习检查。
5.学生安全稳定工作。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仔细筹划,做到任务要求明确,措施人员安排到位。严格执行“重大事件及时上报、日常事项一周一报”的学生信息动态上报制度,注意多渠道了解和呼吁学生对教学、学习、成长成才、生活等方面的正当要求和建议,确保学生思想动态的及时掌握,对学生中的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不断消除学生日常管理中的空白点和漏洞。同时重视做好敏感时期、重要节日和重点问题的工作。2022年无重大事件发生,事故率为零。在疫情期间,积极配合校医院、学工部做好了中高风险地区返校学生信息统计、轨迹重合人员信息摸排和隔离人员信息上报等工作。组织开展了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反恐防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防灾减灾、新生入学安全教育和网络安全课学习等主题教育活动10余次,每月完成“平安校园”评估认定材料的报送工作。
6.人武工作。积极配合人武部做好了征兵宣传和信息征集工作,完成了2022年高校学生应征入伍服兵役国家资助申请材料报送工作。
7.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工作。2022年1月统计学院积极协助学校摸排新疆籍学生寒假去向并确保学院33名新疆籍学生顺利返乡;3月初与离疆返回内地的7名学生保持密切联系,确保其人身安全;3月底精准摸排新疆籍学生返校动态情况及统计学院学生宗教信仰情况,其中学院无信教2338人,信教5人(2人信仰基督教,2人信仰伊斯兰教,1人信仰天主教,信教渠道皆为家庭);4月初统计上报已返校新疆籍和藏族学生数据,4月中旬配合学校组织国家安全日少数民族学生知识讲座,倡导同学们以实际行动维护国家安全;5月底为促进各民族大学生交往交流交融,组织5名少数民族学生、5名汉族学生参加“七秩芳华共庆祝 石榴花开一家亲”少数民族学生趣味运动会,以饱满的热情和青春姿态为我校七十周年校庆营造出良好氛围;7月初为做好校园疫情防控。按照学校要求建立起少数民族学生返乡及未返乡台帐,做到有帐可查,并协助学校助力统计学院新疆籍少数民族及藏族学生顺利离校;8月中旬为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民族工作会议要求,积极配合学校组织微宣讲活动;9月初统计已返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和藏族学生信息,并于开学之际统计新疆籍汉族、少数民族及西藏新生详细信息,9月底配合学校开展少数民族大学生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问卷调查,并再次摸排新学期统计学院学生宗教信仰情况,其中学院无信教2408人,信教3人(2人信仰基督教,1人信仰伊斯兰教,信教渠道皆为家庭);10月为帮助受疫情影响产生经济困难的少数民族学生,摸排掌握并上报5名符合条件学生;10月16日在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统计学院组织少数民族学生参加学校少数民族学生座谈会;10月底继续细致摸排新疆籍学生拟乘专列返回信息,安排少数民族专干及辅导员与能够返校的学生耐心联系沟通,确保其顺利返校;11月初根据学校统战部文件要求,高效组织学院全部少数民族学生填写《关于长安区高校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现状的调查问卷》,11月底至学期末,学院将继续与未返校新疆籍及西藏学生保持密切联系。
(二)学生奖助工作
1.奖学金评定工作
我院共有本科42个班级,合计2143人。
2021-2022学年度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共4人,占比0.18%;
2021-2022学年度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者共86人,占比4.01%;
2021-2022学年度校友奖学金获得者共32人,占比1.49%;其中明泽奖学金获得者4人;千山资本奖学金获得者4人;德恒律师奖学金获得者4人;神禾奖学金获得者20人。
2021-2022学年度校内奖学金获得者共计271人,占比12.65%。其中,一等奖学金(1500元)15人,占比0.9%;二等奖学金(1000元)82人,占比3.83%;三等奖学金(500元)163人,占比7.61%;单项奖学金共11项,其中,单项一等奖学金5项(每项800元),单项二等奖学金奖1项(每项500元);单项三等奖学金5项(每项200元)。
荣誉称号获得者共计293人,占比13.67%,其中,“三好标兵”4人,占比0.19%,“三好学生”186人,占比8.68%,“优秀学生干部”103人,占比4.81%。
2.学生资助工作
2022年我院经认定,2022-2023学年的家庭困难学生总人数为699人。其中原建档立卡特困学生33人,其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666人。其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包括特困学生115人,一般贫困学生551人。2022年资助总金额达到了1839000元人民币,获得资助学生达1164人次。
2021-2022学年国家助学金春季发放工作,获助人数696人,其中普困570人,金额798000;特困126人,金额293300;金额共计1091300元,占统计学生总数的比例为33.1%。
2022年1月疫情防控期间本科生临时困难补助工作,获助人数10人,每人500元,金额共计5000元,占统计学院本科学生总数的比例为0.47%。
2022年9月2022级新生临时困难补助工作,获助人数11人,每人600元,金额共计6600元,占统计学院2022级新生总数的比例为2%。
2022-2023学年国家助学金秋季发放工作,获助人数447人,其中普困299人,金额418600元;特困148人,金额317500元;金额共计736100元,占统计学院本科学生总数的比例为20.97%。
(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坚持以预防为主,完善心理危机预警与援助体系。在重大节假日期间、考试、毕业等时段,加强对重点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健康状况分析排查,找出存在的问题和症结,有针对的做好预防和教育工作。今年,在全院学生中开展重点人群排查和干预工作3次,每月常规排查10次,在全院本硕学生中共排查出重点关注学生8人。对这些学生采取积极措施,到目前为止,排查发现的学生情绪稳定,情况正常。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我院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包含两大团队:院系心理信息部和班级心理委员。目前2019、2020、2021、2022级班级心理委员人数分别是20、22、20、20、22人,院系心理信息部共有成员178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加强对他们的培训,今年开展对2022级新生心理委员进行专题培训2次,对全体心理委员进行专题培训1次。通过培训,心理委员和心理信息部成员不仅学到了心理健康的知识,而且能把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开展好本班级、本系部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时对同学进行帮助。
3.落实心理危机排查常态化机制。学院召开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工作会议,落实部署省厅、学校关于重点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排查工作。按照2022级本硕新生心理测评结果,其中一级心理问题学生48人,二级心理问题学生88人,三级心理问题学生89人,共计225人。截止目前,正在开展二级、三级问题学生“一对一”谈心谈话,建立心理问题学生一人一档。每月定时收集班级健康月报表,定期向学校心理中心报送重点关注学生汇总表及学院心理健康月报表。
4.规范心理咨询辅导,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咨询与辅导是达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整体目标的重要途径。 今年来咨询中心寻求帮助的学生为20余人,咨询次数共计30余次。
(四)学生就业工作
2022年学院加强组织领导,坚持“一把手”工程,健全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每周召开就业工作专题会推动就业工作顺利进行。
1.积极接待用人单位,组织企业专场宣讲会。学院领导、辅导员积极接待用人单位,联系与我院专业对口的企业举办专场宣讲会,例如美林数据、北京康特瑞科等。积极建立就业基地,开展校企合作,学院积极寻找与专业对口的企业,并达成校企合作,建立就业实习基地,2022年学院与美林数据、延安市华鼎专业集团、陕西建工第十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延安治平建工集团、西安中望软件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思明启创科技有限公司、西安慧邦嘉德市场研究有限公司等单位建立就业实习基地并输送多名毕业生前往就业。
2.坚持精准分类就业指导。针对贫困毕业生,定期填写就业摸底表,及时更新掌握每个学生动态,填写《西安财经大学2022届经济困难毕业生帮扶名单》,做到责任到人;针对考研群体,学院主管研究生副院长李爽为2022届毕业生进行考研指导,从专业选择、学习方法等各个方面为学生进行了详细的指导。我院2022届毕业生考取国内高校研究生37人,占毕业生总数的7.23%,其中考取本校研究生人数为11人(29.73%),考取外校研究生人数为26人(70.27%);针对国家基层项目(含援疆援藏)申报及录用情况不断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针对有意赴西部基层、国防军工、国际组织等重点领域就业的毕业生重点关注指导。最终,1名毕业生赴西部计划;针对自主创业群体,积极动员营造氛围,统计学院2022届毕业生自主创业1人,创业单位名称:陕西昶安武术传播有限公司。
3.制度保障,激活奖励。夯实“制度链”,统计学院重新修订《西安财经大学统计学院学生综合考评细则》和《西安财经大学统计学院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办法》。对于已落实毕业去向毕业生,在综合考评和第二课堂学分认定中,予以加分。激活“奖励链”,促进就业工作。统计学院开展2022届院级优秀毕业生评选工作,将已落实毕业去向作为院级优秀毕业生评选的必须条件。